在我的记忆中,二婶矮矮的身材带着微笑,对我总是和蔼可亲,在我面前她总是隐藏人生的苦难。我比她的孩子大两岁,又是相隔一堵墙的邻居,还是本家,因此我们两个孩子一起玩到大。而我的外婆也是她的保护者之一。只要听到她的婆婆,我的二奶奶打她,她声嘶力竭的哭喊时,外婆就会带着我踮着小脚,跑到她家,“二嫂,她是你儿媳妇,你打她作什么?人家一个人嫁过来,不容易,你有什么事情,等他二叔回来再说吧!”二婶躲在外婆身后,惊恐未定地抽泣着。此时她仿佛找到靠山一般,跟着外婆暂避到我家。
二婶被买来的时候才17岁。我不知道她家是哪里的,我们都称呼那些与我们口音不同的人为“蛮子”,按照村里老年人的说法,凡是孔子没走到的地方都是蛮子。因为那时候,四川姑娘被卖到我们村子较多,因此我们便将那些买来的外地媳妇统一称作四川人。至今我也不知道婶子是哪里人,也许她已经忘记了。后来根据口音,我想她应该不是四川人,而是河南人,因为河南灵宝县那边也有一些女孩子被拐卖到我们村。
在1982年的时候,温饱尚有问题,土地已经分配,家庭积蓄是谈不上多少的。二叔兄弟四个,只有大哥成家了。大哥成家的方式还是换亲。用二奶奶一位有精神分裂症的外甥女,换来一个儿媳妇。当然外甥女嫁的那个男人也不是健康的。后来这个外甥女生了两个孩子,还常常带着他们到二奶奶家走亲戚,每次来了也不说话,就是傻笑,拿着一把梳子不停梳头,因为头上有很多跳蚤,梳下来之后就用指甲把它们挤死。他的两个孩子也是破破烂烂依偎在她身边。因为她婆家姓黄,我们称她为“憨老黄”。
三个儿子没有成家,二爷爷去世多年,全部压力都在二奶奶身上。所以在1982年的时候,二奶奶就罄其所有,东借西借,凑足了五百块钱,从人贩子手里买了只有17岁的二婶子。
二婶子来的时候,并不知道自己被卖,听外婆说她笑嘻嘻地进入家门,以为是人贩子安排的临时住宿。因为当时人贩子都是打着找工作的名义把她们骗到江苏的。
二婶刚开始有过激烈的反抗。因为二叔比她大了十五岁。面对二婶的反抗,二奶奶冷眼相对,打骂自然是少不了的。二叔要下田干活,不能总是在家看着二婶。二奶奶一个人看着二婶,像看自己买的一群鸡鸭一般,眼睛不离她左右。既要防着她逃跑,又要防着她自杀。只有二叔不把她当作商品,对她好言好语,有时候从田里回来还会带回野生的香瓜,哄她开心。
二奶奶对她的提防和打骂,哪怕二婶怀孕期间也不曾收敛。二叔有时候就提前下工,回来陪着二婶。
因为二婶和二叔,还有二奶奶以及两个小叔子生活在一个院子里,有时候两个小叔子也会恶语相向。后来二婶生了男孩之后,二奶奶搬到后面为三儿子娶媳妇建造的房屋后,情况才有所好转。二奶奶觉得生了男孩,有了孩子的牵绊,她就不会逃跑了。二婶后来说,二叔待她宽厚,她也没想过逃跑。
尽管二奶奶搬了出去,现在她可以和二叔独居一个院子,但是一有不顺二奶奶心意的地方,她还是会被打。二婶身材矮小,根本不是身材高大的二奶奶的对手。
我后来问她什么时候开始信耶稣的。她说信耶稣是因为我的二伯母。我二伯母有五个儿子、一个女儿。儿子也开始到了婚配的年纪,二伯母压力很大。改革开放之后,伯母就信耶稣了。一开始在几公里之外的邻村聚会,那里有个大教会。后来二婶生了孩子后,因为心情不顺,奶水不足,那时候又没有现在的奶粉,只能用稀粥喂养孩子。有时候还要邻居家的奶水喂孩子。有一次,伯母对二婶说:“跟着去聚会吧,耶稣可是大神,被钉十字架之后,三天从死里复活,能医治我们,能拯救我们!”二婶本着被医治的目的,也是想出去走走了,因为自从被买过来之后,她几乎没出过院门。到了教会之后,她认识了几个也是被买来的媳妇。二婶说,那次聚会让她印象深刻,台上的牧师讲述耶稣所受到的屈辱,和她的遭遇很相似,她和几个被买来的媳妇,散会之后一起祷告。“那一次,我大哭一场。这次哭和你二奶奶打我的哭可不一样,这是我自己哭的,几乎哭晕了过去了。”这次是二婶内心压抑几年的情绪宣泄。她那次聚会之后,就没有停过,每次都去。二叔看到她去教会之后,情绪也有所转变,也支持她。到了聚会的日子,就会把孩子抱到二奶奶那里去。伯母每次带她去教会,二奶奶看到了也不好说啥。
二婶说她到教会聚会之后,感觉像找到了家一样。“这里没人防着你,没人看着你,每个人都会把你当作兄弟姐妹。”对于在家里受到婆婆和小叔子商品一样待遇的二婶,教会几乎成为她获得情绪安慰的最大来源。“教会里还会有人关心你,你生病了,就给你祷告、医治。他们还会探望其它生病的信徒。我和你二大娘一起就去看过。你想啊,我生病的时候,谁来看过我啊。就你姥姥来看看,问问要不要水啥的。你二奶奶巴不得我死掉呢。”
二婶并没有读过书,但是她把圣书保存得很好。我小时候和外婆去她家串门的时候,有时候会看到她拿着一本书。书上包着绒布封面,是深红色的。书外面还有一个布袋子。她把书摊在腿上,翻开一页,里面有香烟盒剪成的书签。后来我上了学,认得几个字,她就会让我磕磕巴巴地给她读圣书。她还会给外婆讲圣书,讲圣书里的故事和她在教会听到的见证。
去教会聚会距离较远,而且都是泥巴路。一到下雨,或者冬天化冻的时候,路就泥泞不堪。她仍然要到教会去。“那里就像我的娘家,有几个我们一同被拐来的,可以聚聚。”有时候,她让二叔送她过去,孩子送到二奶奶那里看着。后来二叔也信了耶稣。现在每年春节回家,看到他家大门上的福音春联,就知道二婶从外面打工回来了。
在二婶被拐卖来的那段日子里,生活在灰暗中的她,教会成为一盏明灯,让她找到了家乡,也回到了家乡。只是这个家乡不在地上,而在天上。“将来我们死了,一家人就会在天堂团聚!”后来二婶信誓旦旦地告诉我。教会给了她生命的盼望,这盼望是地上的苦难不能磨灭的;教会也给了她脚下的明灯,这明灯一直照耀到天堂!
感谢您的阅读!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。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、疑问、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,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、提出改进建议,欢迎通过邮件(jidushibao@gmail.com)与我们分享。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,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。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,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。
反馈时,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。
期待与您保持互动,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。
基督时报特约/自由撰稿人文章,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,供读者参考,基督时报保持中立。欢迎个人浏览转载,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
凡本网来源标注是“基督时报”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。未经基督时报授权,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、公共网站、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。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、微博、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,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、作者与链接地址(URL)。其他公共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,请通过电子邮件(jidushibao@gmail.com)、电话 (021-6224 3972) 或微博(http://weibo.com/cnchristiantimes),微信(ChTimes)联络我们,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。